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与之相伴的是,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1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4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预制菜市场也正在加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4500亿元。
预制菜和速冻食品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样的,但两者又有哪些区别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预制菜和速冻食品生产模式不同,预制菜是在生产加工中使用冷冻或冷藏等手段,将菜品提前预处理,经烹饪加工制成菜品,再进行包装和销售;速冻食品则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被快速降温至-18℃以下,并通过快速冻结或冻结和解冻等方式以降低温度的方式使产品的中心温度达到速冻标准。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预制菜和速冻食品的生产模式存在差异。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预制菜更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速冻食品则更符合传统饮食习惯。因此,速冻食品的加工标准要高于预制菜,而预制菜则必须符合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和调味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一般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四类。它可以采用统一标准,也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进行定制。
速冻食品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快速冻结和冻结后的温度在-18℃以下的冷冻食品。速冻食品适用于各种规格型号的速冻果蔬、速冻畜禽肉类、速冻水产类、速冻米面类等产品。
预制菜:保存温度较低,需要用冷藏或冷冻的方式保存,不然食物会变软或者变质。
速冻食品:在-18℃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冷冻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需要解冻后才能食用。
总体而言,预制菜更加新鲜、安全、卫生;而速冻食品则更适合即食、快餐类。
预制菜适用于家庭、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集体用餐,以及酒店、餐馆等B端餐饮企业;而速冻食品适用于个人在家、单身人士或情侣在家等个人用餐场景,以及家庭聚餐等C端用餐场景。
在这些场景下,消费者更多选择速冻食品,而不是预制菜。这是因为预制菜更符合这些场景下消费者的需求。
预制菜和速冻食品都是经过加工的食材,其营养价值也基本一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营养价值来说,预制菜和速冻食品都是经过加工的食材,不同之处在于是否经过加热。预制菜因为是经过加工后的食材,所以营养价值会有所流失。但只要通过合理的烹饪,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价值。
预制菜和速冻食品在价格上会有所区别,因为两者所用食材不同。速冻食品的原材料相对较贵,而预制菜的原材料则相对便宜。
预制菜主要是为了方便快捷,而速冻食品是为了保持食材的新鲜程度。由于原材料价格和保存时间不同,导致了两者在价格上有一定差异。总体来说,不管是在营养价值上还是在价格上,预制菜都比速冻食品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