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是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的收官之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水产苗种“保种、育种、测试、繁种、推广”结合的体系。
自2021年我国启动实施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以来,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资源普查调查的相关任务,基本摸清了800多个水产养殖物种的群体规模和区域分布,完成全部61个大宗物种和251个特色物种的系统调查,采集制作了遗传材料12万余份,涵盖海水鱼、淡水鱼、虾蟹类、贝类、藻类等类别。
通过加强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我国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95家、苗种繁育主体2万多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初步形成了“保种、育种、测试、繁种、推广”结合的体系。
为切实抓好夏季水产养殖生产,确保全年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抓好夏季水产养殖生产的通知》。
《通知》强调,地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从保供给、保增收、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水产养殖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灾害发生、危害、损失等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并结合生产实际,部署落实设施检修等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制定重大灾情应对措施。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引导养殖生产者规范、科学用药,防控病害传播。要落实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及时发布警示信息,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认真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强化执法监管,规范水产养殖生产秩序。